当前位置:主页/心灵创伤与艺术
从电影《地牢少女》谈幸存者的心理创伤性认同
     《地牢少女》是去年美国的一部电影,根据当时的一件罪案改编(见本站相关的新闻报道),一个小女孩被一个男人绑架后,锁在地下室里面长达十年,结果这个女孩竟然爱上了绑架她的这个男人...

  背景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壮年汉子,非法绑架、囚禁了一个美少女。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二人世界,少女从起初的对立、恐惧,到后来逐渐被汉子所吸引,一桩恶性案件变了味儿,而这个男人其实并没冒犯少女,只是暗中总用洋娃娃疯狂自慰。影片结尾,趁男人熟睡,少女逃离。男人找不到少女,绝望畏罪自杀。

       在进行讨论之前要提到一个名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或称为人质情结,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意图抢劫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名银行职员。这两名可能的抢匪劫持人质达六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们威胁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时也表现出仁慈的一面。

       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错综转变下,这四名人质抗拒政府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据说,当中一名遭挟持的女性,后来与之前绑架她的一名绑匪,在他服刑期间与他订婚。
  这件事激发了社会科学家,他们想要了解在掳人者与遭挟持者之间的这份感情结合,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抢案的一宗特例,还是这种情感结合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而后来的研究显示,这起研究学者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事件,令人惊讶的普遍。研究者发现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范围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争囚犯、乃至于娼妓、受虐妇女与乱伦的受害者。

对《地牢少女》女主角的讨论和心理分析:
《地牢少女》的女主角行为如果用社会学理论理解是斯德哥尔摩效应。也许如果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理解女主角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可能会更清晰吧。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认同,其实在文学上都有对认同的描述和讨论。但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一种心理现象即创伤性认同。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理解,面对绑架自己的一个男人,怎么会喜欢他呢?应该恨他,反抗他,反击他等等。

可是只有当我们去深深理解被绑架者,被虐待者,被囚禁者时,才能了解他们面对存在的环境到底要怎样反应。Anna· Freud(精神分析家,S·弗洛伊德之女)在1936年描述了加害者的认同防卫机制。这种认同不见得是指加害者本身的认同,而是对侵略行为、或单纯是对该侵略事件的认同。在这些防御机制中角色被转换了;受害者企图籍由认同使得所惧之物转而无害,并因此成为一个加害者。诚如谚语所说:“如果打不过对手,就加入对方。”

       Anna ·Freud用很多例子来描注她的论点。一个小女孩很害怕会在黑暗中见到鬼,所以每当要过黑暗的山洞时,她都会作出一种辟邪的手势。接着得意洋洋地对她的弟弟说:“山洞没什么好怕的,因为你只要假装自己是鬼就可以了。”

      这种对加害者的认同可以被视为是个人藉着从被动角色转换成主动角色,企图想要控制和主导创伤性或威协性情境((S·Freud, 1920)。Freud相信战争下的士兵所产生的长期、重复和创伤后的恶梦是来自于潜意识的自我,企图要控制这种令人无法忍受的经验。他认为在小孩的游戏中唤醒创伤事件可能会有类似的启发功能,并且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对哀痛情境的控制。“就和小孩在游戏中所产生的被动经验一样,他会将这种不愉快的经验传到他的玩伴身上并借此报复。”

      这种防卫和其他的防卫一样会变成一种病态。例如,被性侵害的小孩长大后有可能会有恋童癖;常被欺负的小孩有可能会去欺负人;被父母虐待的小孩,有可能会虐待自己的孩子,结果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可以参见乱伦父亲约瑟夫•弗莱茨勒的报道)。

      如果在被绑架的环境下,受害者为了保护自己,或者说防御自己不再受伤害,就形成了对创伤的认同,那么在受害者脱离侵害环境后,原来产生的创伤性认同会严重影响当下的生活,因为一旦形成这种创伤性认同防御机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这个时候是需要心理治疗师帮助受害者摆脱创伤带来的阴影。
如果亲爱的朋友们想欣赏这部电影《地牢少女》,请到这个网站下载就可以:http://www.verycd.com/topics/247532/ 。

 


 

 


如果您对本文相关内容有更多地了解,请随时致电曼荼罗心理创伤治疗中心:15137811921;心理创伤客户服务QQ:1123041488;
 
关于曼荼罗心理创伤中心和服务的介绍:
 
   曼荼罗心理医师:臧海龙
 
   曼荼罗心理创伤中心简介
 
   曼荼罗心理创伤服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