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心灵创伤与事件
洪水后的心灵创伤
水,是生命之源,它哺育了生生不息的人类;水,也是猛兽妖魔,它给人类带来了数不尽的痛苦与灾难。遭遇到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也许意味着已陷入了又一轮人与自然的抗争(生存和心理)。 

     一提到抗洪救灾,人们自然想到的多是抗洪抢险、物质援助以及水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然而,所有这些人道的关怀能否延伸到受灾者的心灵深处,足以照亮他们已陷入灰暗的生活呢? 

    眼看自己辛勤劳作起来的幸福家园被冲毁,目睹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好友被吞噬,长叹无力回天的受灾者们,心灵的创伤亦是不堪言状的。面对如此灾难,一般说来,在痛哭、悲恸、无奈之余,人们都会极力去寻找自己的方法来渐渐减轻心理负荷,并寻求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有这种自我解脱的能力。当环境和情感要求超出了个人的应付能力时,则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理解为一种躯体、心理或行为的不平衡状态,它涉及到躯体、认知和情感等各个方面,这种反应可在洪灾刚一发生时即出现,也可能延迟至洪水发生后数小时、数天、数周甚至数年才发生。
 

      通常情况下,这种反应在2至4周内消失,称之为“急性应激反应”,主要可表现在:
 

    (1)躯体方面:肌肉震颤如双手发抖和双腿无力、坐立不安、大量出汗、尿频、轻度头痛或胸痛、睡眠障碍等;
 

    (2)认知方面:反复回忆灾害中痛失亲人、痛失家园的悲惨情景,注意力不集中、常无法做决断如不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不记得常用物品的名称,好象生活在梦中、不清楚周围发生的事或感觉似梦似真、云里雾里,回避社交,与他人交流困难,有时对同一件事情需他人重复多次才能理解;
 

    (3)情感方面: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悲伤和沮丧、极易发脾气,有些甚至麻木不仁或否认悲剧的发生。如果这些反应随时光的推移而未见减轻或消失,则称之为“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众多不适体验之所以迁延,与水灾所带来的损失、水灾中经历的时间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社会支持情况等等因素均有关系。
 

      症状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受灾惨景魂牵梦绕,不由自主反复地回忆,剪不断理还乱。有时可出现短暂的“重演”体验,再度恍如身临其境,出现错觉、幻觉和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失去亲人的纪念日里,有时又可出现强烈的情绪体验;
 
    (2)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麻木,失去了以往的兴趣爱好,像换了一个人,以往的踌躇满志变得渺茫悲观,喜欢独处,好见花落泪、望月生悲;
 
    (3)长时间睡眠差、容易激动、易受惊吓。 


     特别是对于在洪灾中儿童的关注和保护,以下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评估是否会对心理创伤形成形成或者保护:过去有无洪灾经历、洪水期间有无亲人受重伤、是否因灾使开学推迟或地点和时间改变,性别,家庭人口数、是否被父母打骂、父母是否经常吵架,是否受到老师批评,是否感到学习负担重、是否受到老师表扬、是否学生干部,有否要好的朋友和是否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等。严重不良的情感行为模式是心理创伤(PTSD) 的病前重要易感因素之一 

    儿童行为问题在我国洪灾区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发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关于曼荼罗心理创伤中心和服务的介绍:
 
   曼荼罗心理创伤中心简介 
 
   曼荼罗心理创伤服务简介